正山小种

茶叶百科 · 2023年4月21日 · 97 浏览

正山小种,山茶科山茶属双子叶植物,外形紧结匀整,色泽铁青带褐,条形,重实、圆浑;叶底张嫩度柔软肥厚、整齐、发醉均匀呈古铜色;茎长且细,深褐色;无花无果;每年采摘时间在6月中下旬芒种前后。“正山小种”红茶一词在欧洲最早称 WUYI BOHEA,在欧洲(英国)它是中国茶的象征,后因贸易繁荣,当地人为区别其它假冒的小种红茶(人工小种或烟小种)扰乱市场,故取名为“正山小种”。
正山小种原产于中国,6世纪末17世纪初(约1604年)由荷兰商人带入欧洲,随即风靡英国皇室乃至整个欧洲。正山小种生长在为严寒,气温低、降水多,雾日长,日照较短,霜期较长,土壤水分充足,肥沃疏松,有机物质含量高等高山山谷中。采用播种繁殖。
在《本草纲目》中就有记载,正山小种红茶具有消炎的效果,儿茶素类能与单细胞的细菌结合,使蛋白质凝固沉淀,藉此抑制和消灭病原菌。正山小种曾风靡欧洲,为当时的奢侈品。正山小种红茶荣获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、中国首届茶文化艺术节“正山小种”茶王奖。
自然地理
茶区分布
正山小种的原产地初步界定范围为东经117°38‘6′~117°44‘30′北纬27°41’35′′~27°49‘00′′。方圆565平方公里,东至麻粟,西至挂墩,南至皮坑,古王坑,北至桐木关。产地仍以桐木关为中心,另崇安、建阳、光泽三县交界处的高地茶园亦有生产。
自然环境
产地仍以桐木关为中心,另崇安、建阳、光泽三县交界处的高地茶园均有生产。产区四面群山环抱,山高谷深,气候严寒,年降水量达2300毫米以上,相对湿度80~85%,大气中的二氧化炭含量仅为0。026%。故当地具有气温低、降水多,湿度大,雾日长等气候特点。雾日多达100天以上,春夏之间终日云雾缭绕,海拔1200~1500米,冬暖夏凉,昼夜温差大,年均气温18C,日照较短,霜期较长,土壤水分充足,肥沃疏松,有机物质含量高。
茶叶文化
相传,武夷山星村桐乡的江墩,地处海拔1500米左右。这里的乡民祖祖辈辈都制作茶或经营茶业。明末的某年,一支军队路过江墩,士兵们睡在茶青上,等军队离开后,茶青已经开始不同程度的发酵。于是,村民们赶紧将茶青揉拎后,用当地的马尾松烘干,这种带有马尾松特有的松脂香味的茶,并没有受到人们的喜爱,因为当时,人们从来都习惯饮绿茶。于是,村民们便将茶挑到星村去出售。当时,当时,星村是茶叶的一个集散地,这种茶出售后的第二年,却被人高价订购。于是,这种发酵红茶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,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