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韵染芳华

行业动态 · 2024年9月11日 · 62 浏览

茶是一种既神奇又美妙的东西,它可以是“琴棋书画诗酒茶”里的雅趣,又可以是“柴米油盐酱醋茶”里的烟火;它为人类所用已逾千年,却依然在当今保持着青春之态。它生性随和,无论遇到什么,总是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。和文化在一起,创造出“茶文化”,用故事讲述,形成了“茶历史”,以哲学思之,称为“茶道”,进了宗教,叫它“禅茶”,与艺术牵手,就有了“茶艺”。
为“茶艺”下定义的不少,我比较认同这么说:茶艺是泡茶技能展示和品茗美感体验的综合,是涵盖了选茶、择具、用水、布置环境、营造氛围而享受一杯茶的过程,是生活的艺术。安溪是中国乌龙茶(名茶)之乡,泡好一壶茶是安溪人日常生活里的基本技能,太过于平常,因此,多年前,并无“茶艺”一说。资料表明,将泡茶正儿八经称“艺”,始于1994年。
声名鹊起
是年初,安溪组织一些茶企到上海参加展销会,几位职校女生现场演示了泡安溪铁观音的技巧和流程,并介绍说是“安溪茶艺”。到了10月中旬,正值第二届世界安溪乡亲联谊大会召开,海内外千余名安溪乡贤齐聚安溪,叙乡情,谋发展。期间,“安溪茶艺”在刚大修完成的安溪文庙,为前来参会的一些侨领、嘉宾作了表演。那时,我恰任县文联主席兼文化局副局长,因担心人流量太大,会有安全隐患,每天晚上都在文庙值守,得以观看了几场茶艺表演。作为观众,我欣赏这种方式,它是在探索、尝试。作为文化艺术从业者,又觉得姑娘们的表演需要改进提升。
到了1996年,县委、县政府准备要在铁观音主销区广州举办一场较大规模的茶事活动,于是决定组建“安溪茶艺表演队”,届时为来宾演示安溪铁观音的冲泡品尝方法。由此,从县教育、卫生系统借用的11名年轻女性及指导老师、伴奏人员,组成了安溪第一支茶艺队。
训练排演是封闭式的。当这支队伍亮相于广州中国大酒店“丽晶厅”时,用“惊艳”形容绝对是恰当的。千余人屏息观赏,酒店服务生静静站立,没有走动,也许是被吸引,抑或是担心干扰了演示。“安溪茶艺”的最后环节是“香茗敬宾”,当姑娘们端着托盘,款款走下舞台,向前排嘉宾奉上现场泡出的铁观音时,大厅里爆发出热烈持久的掌声。
活动结束后,在各大媒体的新闻报道中,“气定神闲”“温婉精致”“仪态端庄”“优雅雍容”等词汇频频出现。一位接受电视采访的嘉宾则直接说:“从没见过像安溪茶艺这么美的表演。”
广州之后,“安溪茶艺”便以这样的架构和模式,频繁在各种场合表演,赞誉之声迅速传扬。不可否认的是,安溪茶艺演示,让消费者加深了对安溪铁观音的了解和喜爱。
“安溪茶艺”除服务于安溪茶产业,还多次参与国际文化交流:2002年,在“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年”旅游互访中受到热捧;2004年,中国与法国建交四十周年,文化和旅游部推荐“安溪茶艺”出访法国,纳入“中法文化年”的活动内容,五天中十五场表演,观众难以计数。此外,韩国、比利时、科威特、南非、马来西亚、土耳其、阿联酋迪拜、沙特、保加利亚、塞尔维亚乃至联合国,都活跃过“安溪茶艺”的倩影。
“安溪茶艺”声名鹊起,却依然是支临时抽调的队伍,队员们分散于各自单位,有的甚至是在内安溪任教。种种困扰,诸多不便,终于在2005年得以解决。那年的9月20日,安编委下发了(23)号文,决定成立“安溪县茶文化艺术团”,确定为全民事业单位。这是一个推动安溪县茶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举措,当时是全国首创,至今仍然是唯一。
正式建团,人员到岗,而难题还是有。单位较小,经费较缺,暂时没有合适的团址,只能向别的单位借用。尽管如此,我印象中,茶艺团还是做了两件比较有影响的事。
第一件,精心排练了融茶艺茶歌茶舞为一体、时长约五十分钟的节目,在“安溪铁观音神州行”中演出。十几个人,队伍精干,多才多艺,用现在的话讲是:有颜值,能担当。三年“神州行”,东西南北中,行程上万里,“安溪茶艺”的影响力达到了新高度。
第二件,为开展茶艺活动的社区、茶企和中、小学校提供帮助,指导排练。做这件事的意义在于,将一种很生活化的美育手段向社会传递。如今的安溪人,无论独处还是聚会,都能不慌不忙、不急不躁地泡茶品茶,其中有“安溪茶艺”的功劳呐。倘假以时日,安溪人的人文素养、创造能力还会进一步提高。
茶艺三美
“安溪茶艺”让看过的人都赞“美”。
从1996年参与组队,到2010年退休离职,我与“安溪茶艺”有许多交集,期间,对这种艺术形式如何表达安溪茶文化理念,有过一些思考、探寻、交流和磨合。十几年间,赴日本,飞法国,去了中国二十几个大、中城市,跨山越海,一路同行。无数次的观察欣赏,让我觉得“安溪茶艺”确实带给人一些别样美感。
首先是朴素纯真之美。安溪创编的这套茶艺源于民间工夫茶,因此,它带着朴素基因。选择的茶具以白瓷为主,盖瓯晶莹透亮,小杯精巧玲珑,配上银灰色水壶,竹制茶斗、茶匙、茶夹,台面干净协调,犹如日常居家泡茶,淳朴守真。服装则以中国传统的简约式旗袍为主,偶尔也穿上斜襟短袖小上衣搭配同色系长裙,得体修身,淡妆素手,像邻家女孩,清纯安矜,温润如玉。
其二是静雅娴淑之美。茶艺流程款款有序,舒缓优雅,赏心悦目。乐声轻柔,宾主“渐入茶境”;表演者端正己容,沉心凝神;展示茶具,热瓯烫杯,悬壶高冲,行云流水,斟茶留香。整个过程完全是为了让铁观音香韵充分释放而设定的,含蓄内敛,恰到好处,不夸张,不忸怩作态,涵“艺”而非炫“艺”。可谓:娴静若兰,恬淡似菊,尽显安溪铁观音茶性平和、品质高贵、包容宽厚之内在魅力。
其三是崇礼和谐之美。崇尚礼节、谦逊友善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,有道德规范,有社会行为准则,还有一些恰当的仪式,茶亦如是。从古至今,安溪人在日常生活中就有许多茶礼,红白喜事,祭祖敬神,各有各的习俗,尤以泡茶待客的礼数最有讲究。比如斟茶点茶,每一小杯茶汤浓淡要一致,以示平等待人,于是就有了俗称“关公巡城”“韩信点兵”的手法;敬茶时长者、尊者、贵客为先;奉茶时态度谦和,要有眼神示意。“安溪茶艺”将生活中的茶礼提炼演示,“观音出海”“点水流香”,杯中茶汤浓淡均匀;向嘉宾敬茶时眼波含笑,流转自然,仪态谦恭,品茶情趣与艺术愉悦,人与人的友情、人与自然的和谐尽在其中。
从1994年至2024年,“安溪茶艺”已历经三十个春秋。从单一茶艺到歌舞齐全,再到融入书法,创编情景茶艺,“安溪茶艺”一直保持鲜活多姿,被中国茶界称为“绚丽、独特的安溪名片”。2020年,更名为“安溪县茶文化艺术中心”,承担“研究、传播、创作茶文化艺术”职责,人员增加,设施更齐备,创作条件改善,任务也更多元。下乡村,进社区,参与公益,建立了不少茶文化艺术传习基地,也常在电视台或各类晚会上参演节目,传播文化,助力产业,成绩斐然。一批批女孩在风华正茂时与茶艺结缘,青春之页霑上铁观音香韵,活力风采在安溪茶产业辉煌中绽放,值得褒奖,值得礼赞。2022年,中宣部表彰全国文化科技卫生“三下乡”活动优秀团队,“安溪县茶文化艺术中心”光荣上榜。
任何艺术唯有创造才有生命力的长久旺盛。美,应该是成长的,她需要不断地提升层次。安溪悠久的茶历史,厚重的茶文化积淀,丰富多彩的茶故事,专业又敬业的安溪茶人,为“安溪茶艺”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元素。打开视野,拓展思路,放下荣耀,鼓劲再出发,一代代接棒人持续努力,勇于创新,“安溪茶艺”必定会永远芬芳,“安溪茶艺”应该成为熠熠生辉的“恒星”。
2010年上海世博会评选中国十大名茶时,安溪铁观音居于榜首。组委会给予的授牌词说:“夫安溪铁观音,品立乌龙,质冠百茗……”用心去找,一定能有适合你的那泡安溪铁观音与你对话,滋养你的人生。欣逢盛世,茶和天下,祝愿安溪茶艺,再续华章。